旅游紀念禮品,顧名思義即是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購買的精巧便攜、富有地域特色,并讓人銘記于心的紀念品。有人比喻旅游紀念品是一個城市的名片,這張名片典雅華麗,有極高的收藏與鑒賞價值。如歙硯、湖筆、徽墨、宣紙、杭州王星記的扇、蘇州雙面繡、福州壽山石、洛陽唐三彩、西安銅車馬……等等,不勝枚舉、數不勝數。但回首剖析旅游紀念品市場,尋找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卻發現總體上是極度的萎縮和匱乏,這不能不引起關注,特別是我們同業人士,精心營造全國旅游紀念品市場、豐富旅游紀念品已迫在眉睫、義不容辭。
一.我國旅游紀念品發展現狀:
全國旅游紀念品的發展近幾年雖有一些進展,但與迅猛發展的旅游事業相比還是一塊“軟肋”,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矛盾:
1.旅游事業發展和旅游紀念品開發速度矛盾。
據世界旅游與觀光理事會(WTTC)預測:2004年全球旅游觀光業將從恐怖主義、戰亂和SARS等因素的負面影響中反彈,將會增長5.9%,收入5.5萬億美元。而我國的國內旅游2003年也達到8.70億人次,總消費3442.27億元RMB,平均每人花費395.70元。其中城鎮居民出游3.51億人次,總消費2404.08億元RMB,人均花費684.90元。2003年入境旅游人數9166.21萬人次,創匯174.06億美元。迅猛發展的旅游業,使旅游紀念品的發展速度相形見拙,因為從大旅游的角度看,它由“行、游、住、食、購、娛”六大相關要素組成,唇齒相依、互為鏈動、共同發展,而“購”又是主要的并以紀念品作首選。一般紀念品收入占整個旅游行業的收入國際標準是30%,先進的香港竟可達到60%,在中國大約20%。旅游紀念品開發的弱勢與每年二位數遞增發展的旅游業強勢形成極大的反差。旅游紀念品開發的滯后已遠遠跟不我國國民經濟的快節奏、強競爭的特點。
2.琳瑯滿目的紀念品與特色紀念品極度匱乏的矛盾。
工藝禮品從廣義上說可分紀念品和促銷品。
它們大致的含義是:A. 紀念品 a. 旅游紀念品——顯示地方特色的禮品。
b. 公關紀念品——以交流、溝通為目的的禮品。
c. 節慶紀念品——用于某個值得留念日子的禮品。
B. 促銷品——以廣告為目的的小禮品。
旅游紀念品的涵義,美籍華人江南先生(劉宜良)曾說過“凡是旅客攜帶方便、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叫旅游紀念品。”藝術家胡鐵生老前輩提出具有“三風”“三性”的產品即是,那就是“紀念性、藝術性、實用性、中國風格、民族風格、地方風格”。
我國各景點紀念品眼花繚亂、不計其數:北京的琉璃、新疆的玉雕、宜興的紫砂、蘇州的刺繡……,小到掛件頭飾,大到景泰蘭擺件,但大同小異,真正能反映各地特色、顯示50年改革巨變、具有地方標志性藝術的旅游紀念品卻極少,難怪游客問:“上海只有五香豆嗎?”“中國幾十年只有大紅結買嗎?”價高昂貴的觀賞紀念品充斥市場,便攜價廉的特色紀念品極度匱乏,游中國有錢花不出,這種矛盾越演越烈,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形象的發掘和宣揚。
3.旅游者購買精品動機與粗制濫造的矛盾。
游客購買旅游紀念品的偏好,從其求購欲望、購買習慣、考慮目的等分析,隨意性的因素最大,有統計超過60%。雖其動機各異,或贈送親朋好友、或珍藏留念、或裝飾觀賞、或品趣實用,但無論哪種動機,都要求購買的旅游紀念品具有精致、新奇、靈巧、實用的特色,展現其地域特色的藝術魅力和紀念意義,具備實用價值或收藏效果。但全國除了一些價格不菲的景泰藍水晶制品外,很難覓到能證明“來此一游”的紀念品,很難找到貨真價實的精美典雅的旅游紀念品。相反,有的在短期效益的唆使下,有的經營者為了片面追求蠅頭小利,粗制濫造、以假亂真,無視專利品和商業游戲規則,肆意仿冒克隆,使各地旅游紀念品魚目混珠。一項調查顯示,75%以上游客因買不到心儀的有特色旅游紀念品或空手折返、或隨意買個東西湊數,這調侃的背后是一座“富礦”的流失、一段脫節的“金鏈”。
上述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紀念品開發和培育缺乏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缺乏一個權威的協調機制;缺乏從市場、資金、服務等多方面的指導和扶植;缺乏對違規行業的打擊力度;也缺乏一個危機感、責任感。因此各方面必須花大力氣、做大手筆,把開發旅游紀念品做好做強。因為,旅游紀念品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一處景點的臉面。
二.我國旅游紀念品發展機遇:
北京的奧運和上海的世博會申辦成功給旅游紀念品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良好機遇,改變旅游紀念品裹足不前的狀況,加強旅游紀念品開發力度已成旅游業乃至整個經濟發展需要的共識。
1.政府產業導向的需要:
溫家寶總理在世界旅游組織第15屆大會上指出:“旅游業持續快速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的新興產業。”旅游業發展必然帶動客流、資金流、商品流等快速發展。因此各地都把發展旅游業和旅游紀念品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切入點。如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1.58萬億元RMB,增長8.5%,城市居民家庭支配收入也同步增長,這必將促進旅游業發展和旅游紀念品需求的增長。
各地歷任政府主要領導都對旅游紀念品開發有過重要指示:如原上海市長汪道涵曾在1983年旅游紀念品開發成果展覽會開幕時說過“旅游紀念品,可以宣傳我國優秀的文化、介紹勞動人民的精湛藝術,使各國人民了解社會主義中國,增進友誼;可以使國內旅游者感到祖國山河壯麗可愛、文化藝術絢爛多彩,更加激發對社會主義的熱愛,進一步鼓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開發旅游紀念品,還可以更多地培育工藝美術人才,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國家創造財富、積累資金。這是一件花錢少、效益高、影響大的事!睘闈M足人們對小康生活的更高更新的精神需求追求,上海市政府對各區發展作進一步定位以突出旅游紀念品開發的特殊地位。黃浦區根據市政府的“一業特強”要求,在2002年制定了“黃浦區旅游紀念品產業發展計劃綱要”,并于2003年建立了“上海市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發基地”,緊扣本地特色主題,讓沉寂多年的旅游紀念品產業尋求一條“突圍”的道路。全國各地政府也都把振興旅游紀念品的工作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來抓。
2.顯示地方旅游景觀特色的需要:
有旅游,就要有旅游紀念品。各國著名旅游勝地都有精美的旅游紀念品:如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耳墜、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匙扣、荷蘭阿姆斯特丹“小瓷鞋”“小風車”、日本東京的和服娃娃、韓國漢城的朝鮮小腰鼓、等等。一個個旅游紀念品都留下了各個大都市的濃烈情調和鮮明的特色,使人睹目思情、難以忘懷。
我國的旅游都市近年來也都加大力度,紛紛推出自己有民族風情、景觀特色的各類旅游紀念品。如北京的長城手繪衫、南京的雨花石雕、貴州的木臉譜、南寧的紅繡球等等,題材豐富、層出不窮。我國國土廣袤、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眾多,漫長的歷史和遼闊的國土形成無比豐厚的旅游資料,其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就有29處。這些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形式各異的旅游紀念品來展現,來鐫刻在輕巧便攜的工藝品中,讓人睹物思情,難以忘懷。因此,大力發展顯示各地名勝美景、民俗民情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已是迫切需要關注的行業。
3.弘揚中華文化的需要:
華夏5000年文化博大淵深,刻錄中華民俗風情、名勝美景、人文歷史、軼事珍聞的旅游紀念品不僅能透析歷史文化的變遷,沿承中華文化遺產的精華,也是弘揚華夏文化,滿足人類情感祈求和精神寄托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敦煌的絲織、木雕旅游紀念品,讓人重溫古絲綢之路的發祥歷程。北京古觀象臺的微形復制品則讓人領略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古代科技發展的軌跡。
各地各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其服飾文化、建筑文化、電影文化、生活風貌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陶文化、竹文化等豐富多彩。令人陶醉的六合院、石庫門、有軌電車、爵士樂器、、老虎灶……一個個題材都可以設計成造型生動、新穎別致的旅游紀念品。特別是近年來,各地每年舉辦旅游節,各國游客蜂擁而來,不僅是想觀賞秀麗的美景,更想通過旅游這個窗口了解我國的變革、了解華夏5000年的文明史。因此,我們必須加快速度,發展適合旅游者心理需求、生活方式、文化
|